岳阳市一中杰出校友系列报道之三格桑德吉

【字体:    

岳阳市一中杰出校友系列报道之三

感动中国的格桑花

——记岳阳市一中杰出校友、全国最美教师格桑德吉

她,一个从西藏墨脱这个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村走出来的姑娘:

2013年9月,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2014年2月,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5年9月,被评为“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5月,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她,生在雅鲁藏布江旁,长在喜马拉雅山下,在妈妈的启迪下,从偏僻落后的山村走出来,开启了艰难的读书梦;她,不远万里,从西藏奔赴岳阳,在岳阳市一中刻苦求学四年,为实现家乡孩子读书的人生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她,放弃在拉萨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只有两间平房教室的边境山村小学,经过十几年的坚守与努力,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上学的理想。

她就是岳阳市一中1998届杰出校友——格桑德吉。

墨脱:读书梦在这里扎根

西藏墨脱,位于边境线上,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帮辛乡,是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格桑德吉就生长在这个曾经偏远、贫穷、闭塞的地方——墨脱县帮辛乡根登村的一户农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人民政府派遣工作队徒步到墨脱开办夜校,当地极少数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能识一些字的母亲也因此在格桑德吉幼时便教她看书认字,在格桑德吉的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妈妈给她做的一块小黑板。“那是一块只有我的两个手掌大的小木板,妈妈亲手给我做的。妈妈给我上课,我也用它给我的弟弟和邻居的小孩‘上课’。”也许,正是母亲的坚持和期待,幼小的格桑德吉坚定了自己的读书梦,同时心里也逐渐萌发了让更多的同龄人读书的愿望。

1989年,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母亲的努力争取,格桑德吉成为了全村唯一一个到林芝地区二小继续读书的学生,此时格桑德吉才11岁。从墨脱到林芝,要翻越三座海拔6000多米的大雪山,要经历高原反应、雪崩、泥石流等随时让人丧命的危险,但千山万水,千难万苦都阻挡不住格桑德吉求学的步伐。穿越原始森林,跨越冰河、瀑布,翻越雪山,经常遭遇塌方,在路边搭窝棚住,前后要走整整7天才能到达目的地。但山路越长,格桑德吉求学的愿望就越强烈;山路越险,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理想越急切。每当看到乡里更多的孩子十多岁就成了家里主要劳动力而没有读书的机会时,格桑德吉内心就非常痛苦,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为了上小学,格桑德吉4年往返墨脱和林芝8趟,行程3000多公里,其中艰辛困苦,无人能够想象。但正是这些磨难,铸就了格桑德吉坚强踏实的品性,播下了为家乡门巴族人贡献的理想。

岳阳市一中:教师梦在这里生长

“岳阳市一中是我的母校,记得校园里鸟语花香很美,老师们的关心关爱一直铭记心里。我们西藏审议会场隔壁就是湖南审议会场,看到他们感到很亲切,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回母校看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当学校联系上格桑德吉时,她表达心中的感激和想念之情。

1994年,小学毕业,格桑德吉考上了岳阳一中内地西藏班,来到了岳阳楼下洞庭湖畔读书。“格桑德吉读了1年预科和3年初中,读的是藏初十三班。”语文老师、班主任秦丽霞介绍,“她读书很认真,很踏实,汉语和各科文化知识学习从不需老师操心。她生活能力强,担任班上的生活委员,账目管理得非常清楚,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她还非常热心,经常帮同来岳阳读书但生活能力不强的西藏同学洗衣服、洗鞋子、洗被子。”在岳阳市一中的四年中,格桑德吉更加刻苦努力学习,她知道她的家乡最缺少的就是知识,这也是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要改变家乡就要学更多的知识,于是在教室里、操场上、大树旁、路灯下到处都可以看见格桑德吉读书的身影。

今年是格桑德吉从岳阳市一中毕业20周年,同班同学忙着在拉萨筹备聚会,在相互交流中,格桑德吉总是满怀深情:“在岳阳市一中学习4年,也没有回家,学校的老师像家人一样关心我和藏族班的同学们,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就细致地跟我们解答;当我们心里不愉快的时候,老师就和我们聊天劝导;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老师就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

在岳阳市一中,格桑德吉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师伟大的爱,是老师将他们这些贫困孩子带进了知识的殿堂,是老师让他们的情感和心灵变得更加丰润,是老师高高托起他们每一个人的希望。因为理解了老师的伟大,在岳阳市一中,格桑德吉更加坚定了当老师回家改变家乡的梦想。“我将来要考师范大学,我想尽快回到西藏去。我的家乡很偏远,小孩子受教育太不容易了,我想早点回去改变这种状况。”199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师范大学。

“感谢一中母校和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希望有时间能回母校看一看。”在参加完2014年中央电视台颁奖典礼后,格桑德吉向母校岳阳市一中报喜。

邦辛乡中心小学:最美教师梦在这里开花

“我的梦想在墨脱,我必须回到家乡!”2001年6月,格桑德吉大学一毕业就毅然重返故乡。她本可以选择在拉萨工作,但她主动放弃,申请回到了帮辛乡全乡唯一一所学校、很多老师不愿留下的中心小学教书。

道路艰险,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这些困难格桑德吉可以克服;家长观念陈旧,孩子缺少知识,失学辍学严重,这些困难也难不倒格桑德吉。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家乡的未来,格桑德吉走上挨家挨户劝学的路,远的上百公里,近的也有几十公里,没有周末,没有休息,走悬崖峭壁,避开泥石流,绕道山体滑坡,风雨兼程,坚持不懈,终于将每个孩子劝回学校。

为了宗荣村教学点不停课,格桑德吉挺着身孕独自一人背着粮食和学习用品往返于家和学校,从没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为了让学生顺利回家,格桑德吉每年在大雪封山时,像男教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一个个把一学期才回一次家的学生平安送到父母身边。为让孩子健康成长,格桑德吉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建立档案完整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事无巨细;定期家访,经常走上七八个小时深入家庭,从没放弃;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辅导后进学生,持之以恒;用自己的工资贴补学生学习费用,无怨无悔。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由于工作忙碌,格桑德吉从来没有给女儿庆祝过一次生日,每当一提女儿,格桑德吉就掉眼泪,她感到亏欠女儿太多。2013年,格桑德吉在“最美乡村教师”北京颁奖现场见到了节目组特邀的丈夫和女儿,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在格桑德吉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下,在她远离城市安逸、舍弃家庭幸福的无私奉献里,在她十几年几千个日夜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坚强坚守中,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100%,乡里的孩子一个个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上高中、读大学、考公务员,拉萨、阿里、山南、昌都……西藏不同地区不同岗位都有了格桑德吉的学生。没有读大学的孩子,也都读完高中走出大山,找到了一条谋生的路。十几年的努力,格桑德吉成为了乡亲们心中的门巴“护梦人”;十几年的坚守,格桑德吉心中那个最美的教师梦也终于变成了感动中国的格桑花。

“她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回到家乡。13年坚守在雪山、大江之间,把温暖和希望注入一个一个门巴人家。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喜马拉雅雪山间无数灯火。”这是201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写给她的颁奖词,也是对她十几年坚守和奉献的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