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峡库首第一县”湖北省秭归县接连发生4.3级和4.7级两次地震。两次地震震中距离三峡大坝仅23公里,因此备受关注。
在上周,广播站播报了这次地震的新闻。
在众多反对意见的背景下,三峡工程议案于1992年被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通过,反对177票,弃权664票,赞成票数之少,在人大历史上是空前的。
三峡到底该不该建?这是自三峡大坝“孕育”时便一直在争论的问题。
韩寒:众所周知,三峡工程的上马有颇多周折,甚至在人民代表赞成大会上都出现了几百票的反对和弃权票,这的确是百年一遇。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三峡工程的上马。江中有大坝,海里有航母,这一公一母,一爸一妈,无疑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象征。
但是,在2011年,终于“一锤定音”了:
中央表态大坝有问题 引强烈反响
“2011年5月18日,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称三峡工程发挥“巨大综合效益”,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等,并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几天后,三峡集团22日说,国家审计署进行审计,发现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对外投资、招投标管理和内部管理”等31个财务问题。
中共高层首次承认三峡工程存在诸多问题,引起巨大反响。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认为,这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官方已无法掩盖,而部份官员和专家主动提出来,是不想在将来背黑锅。”
现在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来说说三峡大坝了。
照亮半个中国?
中国八大风云记者之一的赵世龙近日道:三峡发电没照亮半个中国,连大坝所在地都没照亮,宜昌很缺电。目前三峡发电量不足全国百分之三。电费里被强征的三峡建设基金使国人成了三峡工程的股东。长江电力上市了,全国的股东没得着一分钱的分红,电价反而升了。国民被迫承担了改革发展的高昂成本,创造的效益却流入了利益集团的口袋。所以,别以为真能照亮半个中国(我老家过年都停了电。)
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削丰补枯,调节水旱平衡。但对三峡公司来说,发电是他们的收益来源,与调水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关于今年旱灾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出现的“淡季用电高峰”让三峡用去大量水体发电,加剧了下游旱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银堂也认为,由于三峡工程兼具水利、水电的枢纽作用,其大体量发电用水客观上会造成下游“缺水”的现象。
抗旱?
细心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三峡大坝蓄水位最低不能地于135米。但三峡大坝即使在枯水期,从145米蓄到156米。152米时不肯放水,是因为要留着发电。这就是为神马鄱阳湖、洞庭湖会见底的缘故。
另外,接踵迎来的是川东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高温酷暑天气连创四川最高记录,不但持续时间长,而且气温更是破记录的达到45度(重庆人认为这还只是敢公布出来的数据,他们身体感受的温度要远远超过报出来的气温)。重庆遭受百年未遇大旱,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7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业损失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亩,粮食减产超过3成,有820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韩寒:反对派认为,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会引发旱灾。今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水面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很多人对此颇为担忧,觉得江西省政府一定很头疼。其实你们不懂,地方财政主要依靠土地买卖,湖面又不能卖,所以我觉得江西省应该把握机会,在鄱阳湖的湖口修建一个大坝,连那十分之一的水都不要剩下,这样,江西政府将瞬间多出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供买卖,而卖点自然是鄱阳湖的遗址,平原上的盆地,万水之源,聚宝之盆,开启您的财富生活。再请一个当年力保三峡工程的老人,在鄱阳湖遗址上画一个圈,建立一个经济特区,那又是一段佳话,而且对内陆经济的推动绝对是不可估量。
防洪?
这点最搞笑了,不过说多了都是泪。三峡工程设计中出现重大错误,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量不能达到所公布的221.5亿立方米,这个问题在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给国务院三峡工程委员会的信中提到,不久前潘家铮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的采访中也承认此事。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目标是防洪,防洪的主要手段就是水库库容。水库库容计算有错,这个工程 的效益如何,就不难评价了。??????? 按说三峡水库建成了,水面增加了,气候应该更加湿润才是。却不想蓄水156米,首先是二场川东百年不遇的洪灾,这黄万里先生早已指出过的了,是蓄水抬高水位后,将下游的洪水挪到了上游,因为洪水下泄被抬高了的库水顶,库尾闾的地方不光形成拦门沙淤塞严重,而且将形成由此自上的洪水下泄困难问题。
张光斗是三峡工程上最为党所倚重的专家,中科院与工程院双院士。
病中的张专家获得三峡工程副总管 (总管为国务院总理) 郭树言的亲切探视,过后将他的谈话以“ 张光斗同志关于三峡工程谈话纪录” 文件形式报副总理,总理及全国人大委员长。该文件中有两段话:“或许你知道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比我们对外宣称的要低,清华大学曾做过一份调查研究,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看过后曾以此质疑长江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承认清华大学的这份报告没错。”
“但是,我们只能以降低蓄洪量到一百三十五公尺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这会影响长江江面的正常航行。但记住,我们永远、绝不能让大众知道这点。”
这份文件被公开后,大家终于了解到了真相。
地震!
在关于审批三峡工程的文件中介绍道,“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
但是,近年长江科考的发现,对长江的成因有了直观的证据。在科考队发现,宜宾以上的向家坝坝址,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另一构造与地形捩点,那里地面以下 2500米有断层存在,地表现有水温达到摄氏七十多度的温泉。而三峡的长江古河床已抬升到海拔巫山等地1250米的高度(此段长江河面自然高度不足 100米);在江汉平原,同期沉积则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左右,而且这一区域至今还在强烈下降。所以,此说可以休矣!在2007年4月14日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该报告主编之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表示,报告指出,三峡水库建成后,有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翁立达指出,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型地震。事实上已经多次诱发地震了,只是震级还没到过高烈度。这次地震,终于引起人们关注了!
197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成立了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研究的专家组,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著名的地震学家洛德(曾任世界地震学会主席)在研究了水库诱发地震和大坝高度的关系后指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大坝越高,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韩寒:反对派认为,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将引发地震。其实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汶川地震都是由三峡大坝引起的,我们看汶川地震三周年,晚会都叫中国奇迹,而地震对我们来说不存在反思,全是各种伟大的胜利。把逻辑关系捋顺了以后就可以总结出:三峡大坝引发中国奇迹,完成伟大胜利,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的事么?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师,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老先生,终生反对三峡工程。黄先生对于中国几个重大水利项目都进行过准确的判断,三峡大坝也不例外。黄万里教授关于三峡高坝永不可建的文章发表在美国普林斯顿出版的现代中国研究杂志(程晓农主编)上。1992年后黄万里教授多次给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写信,陈述三峡高坝永不可建的理由,要求对三峡工程进行公开辩论。
1992 年11月14日黄万里教授在信中写道:“长江三峡高坝是根本不可修建的,不是早修晚修的问题、国家财政问题;不单是生态的问题、防洪效果的问题、经济开发程序的问题,或者是国防的问题;而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河床演变的问题和经济价值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根本不许可一个尊重科学和民主的政府举办这一祸国殃民的工程。它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川汉保路运动引起辛亥革命实为前车之鉴。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重新审查。建议悬崖勒马、立即停止一切筹备工作;请用书面或集会方式,分专题公开讨论,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黄万里教授在1993年6月14日的信中指出:“凡峡谷河流原不通航,支流两岸又少田地,像大渡河龚嘴那样,是可以拦河筑坝、利用水力发电的。尽管16年来这水库已积满卵石夹沙,失掉了调节洪水的能力,仍能利用自然水流的落差发电。但长江三峡却不能这样,这是黄金水道的上段,四条巨川排泄着侵蚀性盆地上的大量卵石进入峡谷。在水库蓄水后,这些卵石和泥沙就会堵塞重庆港,上延抬高洪水位,淹没土地。那里水源丰富,生活着一亿多人口,缺少的正是耕地。凡是这样的地貌,绝不可以拦河筑坝。所以长江三峡根本不可修高坝,永远不可以修高坝。”???? 但是江泽民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对黄万里教授的建议置之不理。黄万里教授在1993年6月14日信的最后写道:“未见批答,工程已准备进行,难望轮台有悔诏,只得将此案披露中外,或可拯救这一灾难于万一。”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三峡工程上马,痛心疾首,反复叨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2001年8月27日,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黄万里先生留给子女的财产是:给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的拷贝件。他嘱咐子女们,在三峡工程全部完工时将这些信拿出来,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替黄万里先生守灵,就是要帮他看着三峡工程。
那么,就到该反思三峡工程上马不科学不民主的时候了。反对意见那么高,不明情况那么多,14个专项论证报告,有9个报告专家组不签字,都挡不住政治工程的强硬上马。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在地质情况如此不明,超过1/3工程论证报告专家组不签字的情况下,还能强行上马。论证时,反对者排挤出去,赞成者拉请进来,排除异已意见,一切皆往有利论证,最后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象水坝实力很强的美国,其论证方式却相反,人家是要把反面的可能一一证倒了,才可能心里有底工程上马。
当年全国人大票决三峡工程时,2000多个代表们,有几个人对地质、水工、大坝方面有专业知识?既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就应该是投弃权票,因为你不能对你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表态和行使表决权,如果你这么做了,你这是对国家的渎职,你这是对人民的犯罪!茅于轼先生说:“这种事情肯定不能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比如选举人大代表可以少数服从多数,但在科学问题上,就不能少数服从多数。对于科学,对一个客观事物的研究,这样做是不合理的。”这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假如没有民主作为保障,三峡大坝就是中华民族一根刺穿胸膛、隐隐作痛的肋骨,虽有粉碎性骨折,但却永久性地得不到医治,所以,整个国家的肌体都在发炎,最终很可能导致癌变。
记者:有观点认为,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你认同吗?
茅于轼:存在,工程的论证和通过都存在问题。那时候明显有政府的意志在里面,不是很客观;论证也比较浅,比如我提出的问题就没有得到任何回音。我的问题是:一百年后三百年后,三峡工程总有报废的时候,报废以后是个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在论证里没有出现。
注:文中 引韩寒文出自韩寒博文《三峡是个好大坝》
参考资料:
1.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 《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释》
3. 《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4. 《论黄淮海河的治理与淮北平原的整体开发》
5. 《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27日《巍巍黄万里(下篇)》
6. 《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后汉江“喊渴” “调水后遗症”引关注》
7. 《遥祭中华之子黄万里》
8.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和Terra 卫星研究数据(应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国家大气研究中心(PSU-NCAR)的第五代Mesoscale模型(MM5)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9.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峡》
10. 《国务院回复<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峡>》
12. 《治河方略》
13. 《治水原理》
14.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
15. 《拉尼娜及沉降效应》
16. 《论长江三峡修建高坝的可行性》
17. 《三峡大坝:“皇帝的新衣”?》
18.《中央表态三峡大坝有问题 引起巨大反响》
19.《黄万里百度百科》
20.《黄万里有关三峡大坝的预言全部被事实验证》
21.《黄万里:三峡工程祸国殃民,永不可修》
22.《三峡工程: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什么》
23.《茅于轼:三峡工程论证和通过都有问题 当年提问无回应》
24.《[社会热点]黄万里教授抱憾辞世 中国再无人反对三峡工程》
25.《三峡是个好大坝》
26.《帮我看着三峡工程》
27.《福兮祸兮--长江三峡工程的再评价》
29.《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